办公室电话:0813-2600231

招生电话:0813-2602023

高效“6+1”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规范
来源:自贡六中 | 作者:自贡市第六中学校 | 发布时间: 2014-01-15 | 4126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一.高效“6+1”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概念。

高效“6+1”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准确把握课程目标、课程标准,综合利用课程资源的前提下,以集体备课为保证,以一课一“导学提纲”,一课一“限时练习”为基础,按照“导–思–议–展–评–检+练”6个课堂教学环节加上1个课后练习的严格程序,开展课堂和课堂延伸教学;它是一种能切实落实学生主体、教师主导的课堂角色地位,充分调动学生自主、合作、探究学习的积极性,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量、高效益的新课堂教学模式。

二.高效“6+1”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。

高效“6+1”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由两部分组成,第一部分是课堂教学中的6个环节,即“6+1”模式中的“6”,包括“导”、“思”、“议”、“展”、“评”、“检”;第二部分是“练”,即“6+1”模式中的“1”,它是每天对应安排一节自习课对当天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巩固、迁移、拓展的“限时练习”。

三.高效“6+1”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。

⑴导—课堂引导(3分钟):“导”是根据“导学提纲”中“导”环节规定的内容引导课堂。“导”包括“导入”和“导学”,即由教师从旧课、旧知导入新课、新知;引导本节课堂学习要点、学习方法。要求:教师通过屏幕、导学提纲、板书、教学语言等载体,简练、精准、规范呈现。

⑵思—自主思考学习(15分钟):“思”是学生在“先学”的基础上,根据教师的引导、“导学提纲”规定的“思”的内容,通过阅读、勾画、思考、分析、综合提炼、质疑解答等方式全面自主学习。要求:课堂绝对安静、学生完全自主学习,自主完成“导学提纲”规定的学习任务,教师巡视课堂情况,及时了解和掌控学生学情。

⑶议—小组合作学习议论(8分钟):“议”是根据“导学提纲”规定的“议”的内容,小组交流、分享自主学习成果,小组合作解决疑难困惑。要求:按照座位就近建立学习小组,学生一般6人一组,每组确定一名组长,小组成员均分为“好、中、次”3个层次,小组相对稳定。小组组长负责组织,确定发言顺序,在交流、分享、议论、解惑过程,必须严格按照组长确定的相对固定的顺序,人人发言。“议”的过程所有学生必须全部站立,集中精力思、议、听、记。

⑷展--激情展示(8分钟):“展”是根据“导学提纲”中“展”环节规定的内容,在全班交流、展示、分享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的成果。展示的形式:口头表述、黑板板书演示、操作演示。组织者:任课教师。要求:积极踊跃,举手发言,饱含激情,声音洪亮,用语规范(举手时用语:我展示、我质疑、我纠错、我补充、我挑战;展示时用语:×问题我认为是××,理由是××,解题思路是××),行动规范(快速站、迅速展,不重复、不拖沓,认真听、勤笔记)。

⑸评—点评精讲(8分钟):“评”是按照“导学提纲”中“评”环节规定的内容进行精讲、拓展、点睛、形成结论;整体梳理,形成知识网络。要求:精讲内容为知识网络、规律,知识重点、难点,学习思路、方法,即“两精讲四不讲”:精讲重难点、易混点,精讲思路、方法和规律;学生已会的不讲,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能会的不讲,与本堂课教学内容无关的不讲,教师讲了学生还是不能会的不讲。精讲语言要简洁、明确;精讲载体为屏幕、板书、教学语言。

⑹检—检测反馈(3分钟):“检”是根据“导学提纲”中“检”环节规定的内容,检验学生当堂学习目标的落实情况,检验知识、方法的掌握情况,检验学习效果。方式是及时练习,及时问答。

⑺练—巩固迁移、学以致用。“练”是根据集体研备编写的“限时练习”,让学生进行巩固、迁移、拓展训练。要求:编写印制成“限时练习”;学生利用一节自习课时间限时完成;教师及时批阅,及时评价,及时向学生反馈、展示成绩结果。

四.高效“6+1”堂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。

(1)开展集体研备。“集体研备”要求年级各学科必须建立备课小组,确定备课组长、每节研备确定一名主备人、一名副备人和备课成员。备课组长负责“导学提纲”和“限时练习”的最终决策,主备人负责“导学提纲”和“限时练习”电子版编写,副备人负责协助完善“导学提纲”和“限时练习”电子版编写,备课成员负责参与集体研备时的研究讨论,对“导学提纲”和“限时练习”提出补充完善意见。备课小组必须每天定时、定点集体研备一节课,备好后延第三天的课程。

集体研备分三个阶段:自备—集体研备—复备。“自备”即备课组长、主备人、副备人、备课成员各自在集体研备前独立编写“导学提纲”和“限时练习”。“导学提纲”和“限时练习”的初备手稿用复写纸撰写一式两份,一份交教务处备案检查,一份用于集体研备。“集体研备”是按照“导学提纲”和“限时练习”的固定模板共同依次确定具体内容。集体研备时,先由主备人按“导学提纲”的固定模块逐一谈各部分内容设计,副备人、备课成员补充完善,备课组长最后确定各部分内容。集体研备后由主备人根据集体研备决定,负责完善“导学提纲”和“限时练习”电子版、付印,并交付各任课教师。“复备”是任课教师继续熟悉教材,熟悉“导学提纲”、“限时练习”,并在充分尊重“导学提纲”、“限时练习”的基础上,利用课程资源,根据学生实际继续完善、拓展、深化“导学提纲”和“限时练习”。

(2)编制“导学提纲”。“导学提纲”是高效“6+1”课堂教学模式的根本,是师生课堂教与学的“路线图”。“导学提纲”有固定模板,包括学习目标、学习重难点、学法指导和“导—思—议—展—评—检”各环节的具体内容。“导学提纲”要求:必须自主编写,一课一“导学提纲”,师生人手一份。

(3)编制“限时练习”。编制“限时练习”要求:一课一练,自主编写,必须巩固和突破当堂知识重难点,适当拓展训练,保证数量和质量,保证学以致用,形成能力。

(4)课时安排。课堂教学时间每节45分钟,每天六节正课,原则上有六节对应自习课,一节公共自习课。自习课用于学生完成当天各学科“限时练习”,公共自习课用于学生自由安排,教师不得占用。

(5)开展教学督查考核评比。学校必须安排专兼职人员,按照集体研备评价标准、“导学提纲”评价标准、“限时练习”评价标准、课堂教学评价标准,对教学基础文件和教学全过程进行考核评价,并将相关数据汇总定期上报,定期反馈教师,定期评选优秀备课组、优秀“导学提纲”、优秀“限时练习”、优秀课堂、优秀教师,并张榜表彰。

(6)开展学生学习小组考核评比。各班级必须安排相对固定班干部,按照学习小组考核评价标准进行考核评价,并将相关数据定期汇总上报,定期反馈,定期评选激情学习小组、激情学生、奋进学生、优秀学生等,并张榜表彰。

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
新闻动态